斗转星液体有机肥欢迎您!

--- 新闻资讯 ---

细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!
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27日


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,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,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,可通过自然孔口(气孔、皮孔、水孔等)和伤口侵入,借流水、雨水、昆虫等传播,在病残体、种子、土壤中过冬,在高温、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。

一、病害症状

1、叶片: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点,扩大后呈纺锤形、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赤褐色,边缘有黄色晕纹,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条斑,使局部叶片枯死。如病斑发生于叶片边缘时,沿叶脉扩展成赤褐色长条形病斑。

2、叶鞘:多发生于剑叶叶鞘,病斑为赤褐色,短条形,水渍状,多数病斑融合形成不规则形病斑,后期中央呈灰褐色,组织坏死,剥开叶鞘,内部茎杆上有黑色条状斑,叶鞘被害严重时,稻穗不能抽出。

3、稻粒颖壳:产生污褐色、近圆形病斑,重者可融合成污褐色块状斑。

二、侵染循环

病菌在病株残体、种子以及各种野生寄主上越冬。种子上带菌,播种后直接引起幼苗发病;在病株残体和野生杂草上越冬的病菌先为害杂草,以后再借风、雨传播侵染插秧后的水稻,感病水稻上的病菌再借风、雨传播引起再侵染。此外,病菌也可以借灌溉水进行传播。

三、发病条件

1、菌源:凡上年残存的病残体、病种子数量多,如不经处理,均可引起来年发病。野生寄主菌源多,也可加重病害。

2、气候条件:天气阴冷,再加上大风,尤其暴风雨使稻株叶片多伤,可加重病情。

3、稻田管理:水肥管理不当,氮肥过多,长期深水淹灌,水稻生育不良,病害发生较重。

四、防治方法

1、消灭的菌源:病种子消毒处理,病稻草进行销毁,稻田附近或池埂上的野生寄主(杂草)也应割除销毁。

2、肥水管理:浅水灌溉,科学施肥,严禁有病水田串灌。

3、药剂防治:50%多菌灵100毫升/亩,或25%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70-340克/亩,或14%胶胺铜水剂125-170毫升/亩,或10%氯霉素可湿性粉剂60-70克/亩,兑水15-20升茎叶喷雾。



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。电话:0395-6688388 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,对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